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中药香囊小百科

香囊防疫的古今记载

先秦以来,历代医家、医著对于预防瘟疫多首推芳香化浊,辟秽避疫。据《中国疫病史鉴》记载,西汉以来多年里,我国发生过次疫病流行,由于中医药的有效预防和治疗,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蔓延。香囊类芳香辟秽中药的运用是应对疫病的众多有效措施之一。

香囊防疫的原理

香囊,又名香袋、花囊、荷包,其制作比较简单,《岁时杂记》中记载:“端午以赤白彩造如囊,以彩线贯之,搐使如花形”。中药香囊属于中药外治范畴,为外治法的“佩法”,源于传统医学“衣冠疗法”,是将多种具有芳香、化浊、避疫功效的中药,研成细末,放入缝制好的绣囊中,可通过口鼻吸入和皮肤、经络吸收中药的气味而发挥避秽浊、防御疾病的功效。

中药成分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,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,刺激鼻黏膜,使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,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,促进抗体生成,提高身体抗病能力。另外,中药的挥发成分经鼻吸入,对呼吸道内寄留的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,可以减少和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。

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防疫香囊配方

藿香:芳香化湿,可以实现避邪解时行疫气。

苍术:古代用防疫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药,辛香独特,燥湿力强。

草果:芳香入脾,化湿去浊。

白芷:辛温解表,祛湿散寒,治疗风寒感冒。

紫苏叶:发表,散寒,理气,和营。辛温能散,气薄能通,味薄发泄,专解肌发表,疗伤风伤寒,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。

贯众: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,温毒发斑,可用于预防感冒和流感。

艾叶:内温中散寒,通络止痛。外祛湿止痒。热性的艾叶可以温暖身体,驱散寒气,疏通血管,止住疼痛。外涂祛掉湿气引起的皮肤痒。

石菖蒲:气味芳香,能辟秽化浊,有解毒驱邪之功,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预防疾病的常用药。

古人有在端午节用鲜石菖蒲、鲜艾叶挂在门窗上的习俗,作为预防瘟疫之用,皆取石菖蒲芳香辟浊、解毒驱邪的功效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、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认为:“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疫情,可以用两句话来概况,一句话叫扶正气,第二句话叫避邪气。疫情防控整个过程全部是在这两句话的指导思想下进行,从古至今都是这样。”

使用注意

香囊可随身佩带或放置在居室内、车内、包中,注意防水、防潮,保持干燥,10~15天左右更换一次药粉。禁内服,孕妇慎用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ghqqp.com/rcys/12340.html

 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首页|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