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中老年人会发现,曾经吃嘛嘛香的自己,胃口越来越差,越来越不能“吃”。
这背后也许不是什么大病,只是你的胃选择了“躺平”。
就好像人累了,就会“躺平”休息;胃要是“累”了、伤了,也会直接“躺平”。
可胃要是真“躺平”了,人的“躺平”生活也就到此为止了。
宋阿姨62岁,渐渐觉得胃口大不如前:一吃就饱,吃完就腹部胀痛,吃多了还想吐。
这把宋阿姨给吓坏了,脑海中闪过“胃癌”两个字,医院检查。
做了无痛胃镜检查,结果问题不大;呼气试验,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……直到胃排空功能测定显示,她存在胃排空延迟。
医生说,她的胃已经“躺平”,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。
这种胃躺平导致的问题,叫做“胃轻瘫综合征”。
什么是胃轻瘫综合征?
胃是我们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,日常通过胃蠕动和消化液的作用,将食物反复研磨、分解,形成的营养物质最终由胃和小肠吸收。
如果有一天,胃突然躺平,我们的消化就会出现大问题。
很多中老年人,随着年龄增加,会发现自己的食欲越来越差,随便吃点什么都撑得慌,严重的时候还会频繁恶心、呕吐。
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当然很复杂,但其中有非常多的人,其实是胃动力出了问题,患上了胃轻瘫综合征。
胃轻瘫综合征特指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一系列胃部问题,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部胀满或早饱、嗳气、恶心、呕吐等,且胃肠镜等常规检查排除了幽门梗阻或其他器质性病变。
早期胃轻瘫症状无明显特异性。如果长期如此,则会出现食欲不振,体重减轻,甚至营养不良等情况。
人会“躺平”,不是过度疲劳,就是压力太大。
胃会“躺平”,当然也有它的理由。
比如宋阿姨,其实就是一个糖尿病患者。
为什么糖尿病
会引起或加重胃轻瘫?
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,约40%的1型糖尿病和30%的2型糖尿病患者,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胃排空延迟。
而在胃轻瘫患者中,约有1/3存在血糖异常。
只是,比起其他并发症的“耳熟能详”,很多糖尿病患者对“胃轻瘫”感到十分陌生。
其实,糖尿病不只会导致单纯的血糖升高。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,会给我们的神经带来严重损害,使神经丛变性,神经细胞随之退化及凋亡。
这些神经损伤会影响到我们的手脚触觉神经,带来麻木、灼热、疼痛等异常感觉,也会影响调控胃肠运动的神经功能。
许多胃轻瘫患者,本身都有糖尿病基础。由于血糖一直得不到良好控制,胃轻瘫综合征也会逐步出现并加重,给患者带来更多麻烦。
当然,胃轻瘫也不只是和糖尿病有关,还有这些因素,都可能让胃“躺平”,使胃轻瘫找上门来。
1
原发性胃轻瘫,背后成因目前尚不明确。
2
继发性胃轻瘫,除糖尿病外,常见因素还包括:
胃部分切除术、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手术,可能导致胃神经、肌肉损伤,引起胃运动功能降低。
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、皮肌炎等,亦会影响胃蠕动功能。
很多常见药物都会影响胃排空功能,如抗胆碱能药物(阿托品、山莨菪碱)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(丙咪嗪、阿米替林)、阿片类药物(吗啡、芬太尼、羟考酮)等。
感染、肝性脑病、尿毒症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电解质紊乱等问题,也会导致胃轻瘫的情况出现。
五招“唤醒”你的胃
如果你存在腹部胀满、食欲减退,嗳气,而且逐渐加重,甚至出现餐后恶心、呕吐,经检查排除了其他胃肠道疾病,确诊为胃轻瘫综合征导致胃动力不足所致,为了“唤醒”你的胃,不如试试这几招吧。
01
如果是继发性胃轻瘫,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,如控制血糖、控制感染、调整用药方案等。
02
少食多餐,给胃减负。
03
选择低膳食纤维、易于消化的食物,例如粥、面条、冬瓜、土豆、鱼等,同时须控制油脂的摄入避免加重胃肠负担。
04
餐后不要立即平躺,可以外出散步或进行适度运动帮助消化。
05
中医特色治疗,如腹部艾灸等。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取中脘、下脘、神阙、气海、关元等穴位,通过艾灸健脾益气、强壮补虚,调理胃肠功能。
本期专家
张北平
医院(广州中医院)脾胃病大科副主任,主任医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
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。
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。
广东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人才。
入选第8批、第9批岭南名医录。
擅长胃肠、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、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,各种消化道梗阻的内镜下治疗,炎症性肠病(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)的中西医结合诊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