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人的骨骼也会稀疏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骨质疏松。人体骨骼相当于高楼的框架,框架力量缺失,高楼就“摇摇欲坠”。骨骼松软,当不能受力时,轻微的外力(比如咳嗽、喷嚏、坐下、搬动轻质物体等动作产生的力量)就能引起骨折。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该如何预防、发现或者治疗骨质疏松呢?
骨质疏松和营养、激素、运动有关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,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,没有显著的自觉症状,绝大多数患者没有重视,只是在骨质流失达到一定的程度,轻微暴力引发医院寻求治疗。更有甚者,骨折处理完成后,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,骨折多次再发,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。因此,它也经常被称为“静默的流行病”。
据了解,影响人体骨代谢和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类:营养,激素,运动。营养提供骨形成的原料,激素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,运动通过对骨骼应力刺激促进骨形成。
就营养而言,除了蛋白质、糖类、脂肪、维生素等,骨骼特需的营养主要是钙和磷。鈣磷摄入不足(饮食和胃肠吸收因素)或丢失过多(肾脏疾病、妊娠哺乳等)均能引起骨质疏松。
激素则是原发性(年龄相关性)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。女性绝经期及其后的数年,雌激素分泌显著下降,骨吸收远远大于骨形成,骨量断崖式丢失;男性70岁以后,因雄激素分泌的下降,也出现一个较快的骨丢失过程;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原因。
缺乏运动导致骨量降低,特别是卧床患者,短期内骨量即明显的下降。
因此,绝经、高龄、长期卧床、服用糖皮质激素、胃肠道功能紊乱、肾脏疾病、妊娠哺乳等人群骨量的明显较低。
这些早期症状千万别忽视
有些骨质疏松的患者没有明显自觉症状,只有当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,患者才会出现骨痛,尤其是受力较大区域(腰背部)的骨痛。正是由于该病症早期疼痛不严重,容易被忽视,或者与腰肌劳损等疾病混淆,晚期疼痛才会加重并扩展到全身骨骼。
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和最严重的表现形式。脊柱椎体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,但并不是所有的椎体骨折都有剧烈的疼痛症状,部分患者检查X线发现椎体形态变化时才回忆出很久前不典型的腰背痛症状。
除此之外,骨折也可发生在其他的部位,髋部骨折也很常见,骨折后疼痛剧烈,患肢或丧失活动功能。体型变小是另一个表现,主要体现为身高降低(可达3-6cm)、驼背。
预防骨质疏松要遵循“三级预防”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?这就要遵循“年轻时多存骨量,绝经后少丢骨量,疏松后预防骨折”三级预防方式。
儿童、少年时期应合理膳食营养,均衡饮食,适当补充钙磷,多喝奶,不偏食、挑食;坚持体育锻炼,参加户外活动;培养良好生活习惯,不吸烟、不喝酒、少饮咖啡和碳酸饮料,以增加骨量,提高峰值骨密度。
女性在绝经期前后,男性在70岁以后,要定期检查骨密度,如果发现骨量减少较快,即可开始干预,包括补充钙质,激素替代治疗,尽量减少骨丢失。
骨质疏松较多的人则应进行药物治疗,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,促进骨量增加。居住设施的改善以防止跌倒,尽量避免长期卧床,并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。
除此之外,还要对任何可能意外促进骨丢失的情形采取适当的措施。妊娠和哺乳期要进一步合理增加营养,防止钙质过多流失。服用影响骨量的药物时间尽量避免、用量尽量少、时间尽量短。比如,抗胃酸的药物可引起骨量减少,如果患者能够严格规范生活习惯,少食刺激性食物,就能够减少抗胃酸的药物使用量,减少骨量丢失。对于短期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适当补充钙质,配合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,患者配合适当的锻炼,可以减轻药物副作用。
骨质疏松症(osteoporosis)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,骨微结构破坏,造成骨脆性增加,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。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(Ⅰ型)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(Ⅱ型)和特发性骨质疏松(包括青少年型)三种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~10年内;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;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,病因尚不明。
病因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,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,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。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疾病有:
1.内分泌疾病
糖尿病(1型、2型)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、库欣综合征(Cushingsyndrome)、性腺功能减退症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、垂体泌乳素瘤、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。
2.结缔组织疾病
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干燥综合征、皮肌炎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。
3.慢性肾脏疾病
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。
4.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
吸收不良综合征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、慢性胰腺疾病、慢性肝脏疾患、营养不良症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。
5.血液系统疾病
白血病、淋巴瘤、多发性骨髓瘤、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。
6.神经肌肉系统疾病
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、截瘫、运动功能障碍、肌营养不良症、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。
7.长期制动
如长期卧床或太空旅行。
8.器官移植术后
9.常期使用下列药物
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、肝素、抗惊厥药、抗癌药、含铝抗酸剂、甲状腺激素、慢性氟中毒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(GnRHa)或肾衰用透析液等。
医院
(医院)
医院应用多年的“明氏正骨术”和“黄塔膏药”特色治疗:股骨头坏死,颈椎病,椎间盘突出,关节炎,小儿脑瘫后遗症。
急救-
咨询-